Saturday, March 17, 2012

"曾经的我晒太阳" —— 流浪崇拜

到现在为止我去了北京、武汉、昆明、大理、丽江、胡志明市et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ve never lived in one place for long;
it must be the Gypsy in me,
ie my desire to wander round the world.

从小,我就觉得我是一个属于流浪的人。
呵,It must be the Gypsy in me.
流浪的血在我身体里作怪,让我一直蠢蠢欲动,
想要离开家乡,到世界各地去走一走。

这并不代表我是一个不念家、不爱家的人。
家,是我这一辈子唯一的牵挂。
我宁可牺牲自己的幸福,也要成全家人的梦想。
我总是认为,只有真正出走过的人,才能体会家的温暖。
我出走,并不代表我丢下家人,而是我给自己的一种历练。
人只有走出去,才能更了解自己和别人。

高中毕业,朋友都往北上,
唯独我一个人选择南下。
很多亲戚朋友都不明白为什么我不选择在家乡继续完成学业。
我只能说,离开不是仓促的决定。
我有好多个离开的理由。
其中,最坚定的就是我想要独立自由的空气。

我想要在18岁这个转折点作出一个选择,
这个选择,就是离开。

离开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
代表着我的人生将会有所不同。
对我来说,
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会厌倦,会反感。
最怕的是,我会习惯。
一旦习惯了,就会觉得舒适,
即使有再多怨言也好,也不想改变了。
我知道那一天的到来意味着我再也离不开那个舒适区(comfort zone)了。

有一本书,叫做《3000美金,我周游了世界》,
是一个中国人朱兆瑞写的。
买这本书,并不单单是要看作者怎么花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
我真正想知道的,是他秉持的那一种信念。

我很喜欢作者开场时说的一些话,
他说:
我的梦想一直很简单、很平凡。只是,我多了点勇气去实践它。

你是不是也有过环游世界的梦想?

这是作者问的第一个问题。

他想告诉你的是,环游世界其实很简单,只要时间、3000美元和勇气。
他说前面两件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环游世界到最后,
他发现他最需要克服的是自己的“勇气”。

你发现了吗?

困难要考虑,但不能考虑太多。

他说:
人,没有谁比谁聪明,没有谁比谁愚笨,
很多事情,只看你要不要努力,要不要去做而已。
只要你愿意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后面自然而然就能继续走下去,
相信我,人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选择离开,对我也算是一种考验吧!
既然我想流浪,想环游世界,
现在就应该学习独立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我能走出自己的那一个comfort zone。
只有你真正走出了第一步,你才知道接下去该怎么走。

我不知道你所想,所要。
我不会问你为什么,也不会问你怎样。
你一定有你自己的理由。
重点是你能不能坚持。


---
"曾经的我晒太阳"收集了我曾经写过的一些乱七八糟的感想,一直储存在我的D:/ 发霉。把"曾经的我"拉出来,摊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太阳,再和"现在的我"聊聊天……

"曾经的我晒太阳" —— 牛奶

纪念7年前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经有一段时期,我觉得我牛奶中毒。
巧克力牛奶,我喜欢它浓浓,香香的味道。
有点稠,却不会太腻,也不会太甜。

几乎每一个夜晚,11点左右,
我就会拿了钥匙和钱包,到我家附近地铁站的7-11去买牛奶。
HL的牌子、250毫升装、巧克力口味、新币1块钱。
通常我会买两盒,之后就沿着和我家相反的路线走。

人家是借酒消愁,而我呢?
心情不好、郁闷、寂寞、压力、难过、空虚的时候,
我就会买牛奶来消愁,总比喝酒伤身好吧?

我喜欢绕着比较长的路线走回家。
一边喝牛奶,一边让自己冷却下来。
11点的夜晚,是地铁站挺热闹的时刻。
上班族们都赶着回家。
看着他们行色匆匆,相比之下,我的脚步可算是非常悠闲。
新加坡是个竞争激烈、刺激的国家。
都市人走路的速度也是无比的迅速。
赶上班、赶上学、赶人生、赶工作……
可能只有在夜晚的这个时刻,我才能如此悠闲地散布吧。

新加坡是没有四季之分的,
晚上的空气偶尔也会透着一丝丝的酷热。
然而,
恰恰好的阴凉,徐徐的微风,
却也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也只有在这个时刻,我觉得我是自由的。
我,是属于这个天地,属于我自己的。
不属于学校,不属于家庭,不属于任何一切的一切。

透一口气,吸几口牛奶,
让牛奶的香气充斥整个口腔,
再缓缓地吞下,
让液体顺着喉咙滑向胃里。
一种忙里偷闲的感觉。

通常,我把时间拿捏得当我抵达家里楼下时,
一盒牛奶已空了。
我觉得,随着这盒牛奶的消逝,我也渐渐地把不愉快给抹去了。
之后,就是回家把我未完成的工作给做完。
噢,差点忘了,还有一盒牛奶。
它静静地呆在冰箱里作为我工作完后的奖励……


---
"曾经的我晒太阳"收集了我曾经写过的一些乱七八糟的感想,一直储存在我的D:/ 发霉。把"曾经的我"拉出来,摊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太阳,再和"现在的我"聊聊天……

很久以前我读过——《时间银行》

1. 当你发现时间不够用,希望时间可以倒流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地方可以借给你想借的时间,让你回到想回去的时间点,那么你借,还是不借?
2. 当你发现自己度日如年,不知如何打发时间的时候,如果有个地方,可以让你将那些度日如年的时间,存起来,那么你存,还是不存?
3. 如果有一个地方,可以买到 [成功时间] 让你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享受成功时间当中所有的荣华和富贵,那么你买,还是不买?

真的有这样好的事吗?
当然没有。

因为你借一个小时,就得还六个小时。
因为你存一个小时,存款簿上也只出现一个小时。
至于买 [成功时间] 呢?你要用你的 [亲情时间]、[真爱时间]  或 [诚信时间] 来交易。

如果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真的,你还会这么做吗?

时间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区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只是存在于人们潜意识的幻觉。]
浅白一点,时间就是 [感觉]。

什么是过去?什么是现在?什么是未来?
一秒钟之前的 [现在],是 [过去]。
一秒钟之后的 [现在],是 [未来]。
你在当下所认为的 [现在],在别人的认知中,可以是 [过去],可以是 [未来]。

那么真的有上诉所说的可以 [借时间]、[存时间]、[买时间] 的地方吗?
王国华告诉我,那个地方叫做 [时间银行 —— Bank of Time]。
可以不存在,也可以无处不在。
因为 [过去]、[现在] 和 [未来] 这三种相互牵扯不清的时间关系,
让有些不肯面对 [现在] 的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沉迷在 [过去] 和寄望 [未来]。

不要被我搞迷糊,其实,《时间银行——Bank of Time》是一本书。
一本虚拟中带点科幻的人性故事书。
由郭絮(过去)、魏来(未来)、羡在(现在)这三个人所贯穿而成。
王国华,就是《时间银行——Bank of Time》的作者。

借你时间,改变未来。

听起来有点像广告词,但却是人类心底最深切的渴望。
不是吗?

谁都曾有一种冲动、一种感叹、一种奢望,
[如果时间能倒流……]

就因为这一句话,许许多多的人,陷入了时间银行的世界,
沉浸在借时间、买时间的漩涡里。

我们总习惯于[早知道],来为我们后悔的事做出一些哀悼。
却不知道,我们当初所做的决定,或许就是我们原本应该走的路。
即使走错了,也应该是改变[现在],而不是放任自己于[过去]还是[未来]。

[只要好好把握现在,或许就会发现过去自己以为的后悔决定,搞不好就是正确的决定……]

这样的一本书,我有点冲动地买了。
这样的一本书,我有点焦急地读了。
不是因为故事吸引人,不是因为文笔写得好。
而是,这样的一本书,那么的血淋淋,那么的真实且曝露。

人类,可爱又丑陋(作者说的,不过我也这样认为),在时间的巨轮中,
是沉沦?还是向上?


---
"很久以前我读过"是我重新整理了一下很久以前写过的一些东西。那是久到我忘了曾经读过那些书的那个时光。 

很久以前我读过——《旅行教我的十一堂课》

什么样的书会吸引我?

旅行是我的动词,无处不可。
旅行是我的名词,无处不在。
旅行是我的主词,无可替代。

如果读书也可以旅行 —— 
那就不一定要去美国或英国,埃及和西伯利亚也不错。

如果工作也可以旅行 —— 
[办公室] 同样可以在缅甸网咖、开罗传统小茶馆、北京胡同三味书房……

如果你有太多[突然] —— 
突然想要游泳两千公尺、突然想学缅文、西班牙文、突然半夜想去中横健行……

请准备进入旅行的十一堂课。

这样的开场白,这样的书会吸引我。

旅行,能教会你什么?你又能学会什么?
褚士莹的《旅行教我的十一堂课》却教会了我 11堂课。

第一课:旅行是一件平常的事


第二课:旅行是最容易实现的梦想


第三课:旅行是一家人成长的方式


第四课:旅行的纪念品是生命的收藏


第五课:带书去旅行


第六课:带着感官去旅行


第七课:在旅行中享受五光十色


第八课:旅游指南表现法


第九课:旅行写作课


第十课:旅行没有结束的一天


第十一课:从旅行学会面对死亡

褚士莹告诉我们:

活着就是一种旅行。

实现旅行的梦想,其实也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就好像音响一样。

正因为每个人都有梦想,世界才变得有趣。

有个朋友认真活在自己的梦想当中,就是旅行者最美好的收藏之一。

旅行改变了阅读的世界,阅读也改变了旅行的世界。

旅行帮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变化,而身体,则帮助我们看到了时间的变化。

在旅行里面找到同样的元素,就可以让旅行的记忆,永远那样鲜明感动。

旅行教我们学会握手,也叫我们学会分手。

如果旅行的生离死别,悲欢离合,你也已经学会泰然面对,那么现在的你,已经具备成为一个旅行者的资格了。


这样的书,这样的作者,这样的世界,牵引着我一步步迈向世界。
世界以及旅行,永远对我有着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如果有一天我发现我不能旅行,我想我会随着我的梦想而死吧!
就因为我知道我能够去旅行,我才会活着!

就像褚士莹说的:
我不介意等待,毕竟,让梦想活下去,已经成为我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了。

或许,将来的有一天,我能够告诉你,旅行不只教会了我11堂课,
而你,是其中一个教会我的人。

---
"很久以前我读过"是我重新整理了一下很久以前写过的一些东西。那是久到我忘了曾经读过那些书的那个时光。 

很久以前我读过——《带衰的老鼠死得快》

第一眼望去,这本书,有点冷。
黑色的外皮,银色的大字。
就连名字也取得好酷——《带衰的老鼠死得快》

不太厚的书。
文字很少,图画很多。
色彩斑斓,文字简洁。

内容?
有意思。

摘录一下书中不错的几段文字:

把老鼠分为三组。

第一组老鼠,不给它们奶酪,只给它们电击。
但让它们只要做某件事,就可以逃避电击。
它们于是学到能自我控制,了解行为可以产生作用。

第二组老鼠是无所事事的正常组。

第三组老鼠,就是衰到底组、无助放弃组。
不断电击它们,不管怎样都逃不掉。

在电击之前,先注射一种癌症细胞到老鼠身上。
在一般的情形下,正常的老鼠
有50%几率得到癌症,
50%可以抵抗这些细胞不会致癌。

经过一个月后……

没有被电击过的正常组,老鼠果然死了一半,一半没有致癌。

而衰到底的无助组,
致癌的比例竟然高很多,
有73%的老鼠死掉,
比正常组多了近一半。

但是第一组的老鼠,就是自我控制组,
居然有70%的老鼠能抵抗癌细胞,
也比正常组高了近一半。

如果在老鼠的"童年",就是断奶之前,
就把它们分为三组:
可逃避电击的自我控制组、
没有被电击的正常组、
无法逃避电击的无助组。

等到老鼠长大,再给它们注射癌细胞。
结果,大多数童年有无助经验的老鼠都不能抵抗癌细胞。

但自我控制的老鼠,
长大以后免疫系统也强很多,
大多数都能活下去。

你现在知道悲观有多可怕,
乐观有多重要了吧!

悲观或乐观并不全是天生的。

你浇悲观的水,它就会长出无助的荆棘;
你用乐观的土,就会培育出希望的树。

悲观或乐观是学得会的,而且不一定永远不能改变。
人可以选择他要的思考方式。


不错的一本书,乐于推荐。

轻松的陈述方法,严肃的话题。

乐观者读之而乐之,悲观者读之而思之。

---
"很久以前我读过"是我重新整理了一下很久以前写过的一些东西。那是久到我忘了曾经读过那些书的那个时光。 

Monday, January 9, 2012

尝试

尝试在新的平面上创造另一个开始。

Tuesday, May 17, 2011

不一样

我终于了解,感觉变了,就什么都不一样了……


看了一篇博文叫 《你不會知道的事》
(和王力宏的 《你不知道的事》 一点关系也没有)
作者说了一些语重心长的话——


「你比誰都清楚,什麼都拿不回來了,可不可以不要折磨自己,重新開始?」




活在這個世界上,時間一走就不再回頭了。
無論你的理由多麼宏偉,就算只是卑微地試圖追憶,
它也不再施捨你一分一毫,但我們總是用著如此珍貴的當下,
去悔恨,去追討那些已經過去的註定。
這是多麼奢靡,令人髮指的浪費呢?





我們都是一顆螺絲,安分地轉動著,渺小且無力。
不知道是幸或是不幸,你對於這個浩瀚來說,多你不多,少你也不會有些許的改變。
我們是如此的卑微,奈何不暸注定、緣分、過去,唯一能夠學習的課題從來不是改變或是修正,而是看開。


转载自: http://rererere20.pixnet.net/blog/post/28583659


我想的确,人生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走出去、走下去……
被人抛弃了?
被人背叛了?
被人欺骗了?
被人羞辱了?
被人……

结果还是要继续,改变是需要的,修正也是需要的,
但前提是你能不能够看开?
看不开就失去希望,没有所谓的希望,还真的就什么都没有了。

忘记,是不可能的。
只有努力看开才行。
要提起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放下。